帮信须警惕的从业罪新者必规红线法律
你知道吗?帮信罪这个听起来有点专业的罪名,其实正在悄悄影响着无数人的生活。2015年刑法修订时新增的这个罪名,如今已经成为全国刑事案件数量的"老三",仅次于盗窃和诈骗。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互联网金融案件的律师,我亲眼目睹了这个罪名带来的种种法律困境。
帮信罪的"冰与火之歌"
说实话,帮信罪在实务界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爱它,是因为相比共同犯罪,这个罪名的量刑相对较轻;恨它,是因为它的适用标准简直像个"万能口袋",什么都能往里装。最头疼的是,不同地区的法院对这个罪名的理解差异大得离谱,同样的行为在上海可能没事,在河南就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记得去年处理的一个案子,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帮朋友转了几笔账就被卷入了帮信罪的漩涡。看着他惊慌失措的样子,我深刻感受到这个罪名的"杀伤力"。
2025新规:穿透式打击来了
2025年7月28日,"两高一部"联合发布的这份新规简直就是给帮信罪装上了"GPS定位"。我最关注的是其中7个典型案例,尤其是第4个案例——那个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的案子。
这个案子中,三个"聪明人"王某、张某和赵某某想出了个"完美"的洗钱方案:用银行卡收钱→取现→买虚拟币→转移给上线。他们自以为天衣无缝,结果呢?三个人加起来要在监狱里待十年多。
Web3行业四大生存法则
看完新规,我给Web3行业的同行们总结了几个血泪教训:
第一,装傻充愣的时代结束了。以前总有人说"我不知道啊",现在这招不灵了。新规明确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基本的法律识别能力。去年有个OTC商家,账户被冻结17次还在继续交易,最后被判刑时哭都来不及。
第二,技术人员要格外当心。现在的司法实践已经明确:开发混币器、匿名钱包这类工具,很可能就是在帮犯罪分子"降低犯罪门槛"。我认识的一个技术大牛,就因为写了段代码被判了三年,你说冤不冤?
第三,OTC交易就是走钢丝。有位同行说得好:"做OTC就像在刀尖上跳舞"。新规实施后,一旦账户出现异常还继续交易,就可能被认定为主观明知。更可怕的是,如果同时涉及地下钱庄业务,那就是数罪并罚了。
第四,合规不是选修课。我看到太多创业者把合规当作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有个项目方老板跟我说:"先把业务做起来,合规以后再说。"结果呢?业务还没做大,人先进去了。
律师的肺腑之言
虽然新规给出了更明确的裁判标准,但"明知"的认定仍然存在很大弹性。我处理过的一个案件中,当事人只是帮朋友转了几笔账,就因为聊天记录里的一句"可能不太正规"被认定为主观明知。
Web3的春天确实来了,但记住: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吹风"。我的建议是:事前做好合规审查,交易过程全程留痕,一旦出事第一时间找专业律师。千万别像有些人那样,等到警察上门才想起找律师,那时候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辩护时机。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在这个行业,帮人可以,帮忙可以,但千万别"帮信"。法律的红线,碰不得。
本文地址:http://f6c4.hacz.cn/html/000f199998.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