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欧普照明的财务总监王海燕聊了聊,这家照明行业的领军企业正在经历一场激动人心的数字化蜕变。说实话,在这个VUCA时代,看到传统制造企业能够如此从容地拥抱变革,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数字化转型不是面子工程很多企业把数字化挂在嘴边,但欧普的做法很接地气。2012年他们成立财务共享中心时,并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业务发展的迫切需求。王总特别强调,他们的数字化进程是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不是突然的颠覆,而是随着业务发展逐步迭代。 举个很具体的例子:以前采购环节要人工核对几十张单据,现在通过数字化系统,所有数据一目了然。财务人员不再是简单的数据录入员,而是能够实时监控业务动态的分析师。这种转变让我想起了一位做财务的朋友说的:"以前月底加班是常态,现在反倒有时间思考怎么帮业务部门省钱了。" 合并报表系统的三个突破口说到他们和蓝科合作的合并报表系统,有三个点特别值得玩味: 首先是数据获取的变革。想想看,35家法人主体、10多个境外公司,以前手工合并报表简直就是场噩梦。现在系统自动抓取数据,准确率提升不说,关键是财务人员终于能抬起头来做更有价值的事了。 其次是人员结构的重塑。王总告诉我,现在做基础核算的人少了70%,多出来的精力都投入到业务分析上。这种变化特别符合当下业财融合的趋势——财务不再是"账房先生",而要成为业务的"参谋长"。 最后是预算管理的进化。系统帮他们把管理规则固化下来,避免了"朝令夕改"的老毛病。就像王总说的:"预算最难的不是系统搭建,而是规则的持续执行。" 未来财务人的生存法则聊到职业发展,王总的观点很犀利:"未来财务岗位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这让我想起最近接触的几个财务新人,他们都在自学Python和数据分析。确实,只会做账的财务人员,未来可能会像算盘一样成为博物馆的展品。 但王总也给了颗定心丸:AI不会取代财务人,而是会解放财务人。关键是要保持好奇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就像她说的:"优秀的财务人要像水一样,既能适应各种容器,又能保持自己的本质。" 这次对话让我深刻感受到,欧普的数字化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场从思维到能力的全面革命。当大多数企业还在为数字化焦虑时,他们已经把数字化变成了企业DNA的一部分。这种转型智慧,或许正是中国制造业突围的关键所在。 |